收藏市場不是鐵打的營盤 火熱市場背后的尷尬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3-22]
當人們的目光聚集在一個個新成立的古玩市場時,不知有沒有注意到,還有一些曾經熟悉的市場已經不見了蹤影。
位于北京南三環(huán)分鐘寺附近的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場,對于不少喜歡逛收藏品市場的人來說并不陌生,人們常常稱其為分鐘寺古玩市場。四層商場式的樓房,2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以經營古典家具為主,兼及古玩藝術品,從2004年一開業(yè),這個市場便吸引了全國各地古玩商和收藏者的目光,一些行里人甚至把這里視為“淘寶”好去處。而如今,這個當時號稱國內最大的室內古典家具市場,在走過六個寒暑之后,卻悄然消失了。
人去樓空
日前,中國商報記者到分鐘寺古玩市場進行走訪,不成想吃了個閉門羹。停車場零星停著幾輛車,市場門口的臺階上布滿了灰塵,幾個工人進進出出搬運著雜物,玻璃門上則貼著“內部裝修,暫停營業(yè)”的告示,而市場里的一家家店面,除了招牌還在,就只剩下空空的四壁。
“古玩市場已經撤了,不干了。”從現場的保安人員那里了解到,今年1月份,市場里的商戶就已經都搬走了,這座大樓也將改頭換面另作他用。記者馬上聯系到曾在這里安營扎寨多年的劉先生,據他講,這兩年分鐘寺古玩市場的經營狀況一直不好,一些商戶陸陸續(xù)續(xù)撤出,門店大量閑置,市場已經維持不下去了。目前管理方在東四環(huán)外又找到了一塊地方,雖然一部分商戶已經撤了,但還有幾十家商戶一起搬到了那里。
記者隨后趕到了位于東四環(huán)窯洼湖附近的新市場,雖然還是“古玩城古典家具市場”那塊招牌,但從規(guī)模、硬件設施等條件看,已經沒有了過去的風光。過去的市場,一層、二層主營古典家具,三層經營古玩雜項,四層則是拍賣公司和用于交流活動的大展廳,能容納幾百家商戶;而如今這個古玩市場,只是占用了一個“海鮮城”的一層,一半經營古典家具,另一半經營古玩雜項,只有百余家店面,而地下一層全部是經營海鮮的,二層則是吃海鮮的,這樣的經營環(huán)境與古玩市場的文化氛圍總顯得格格不入。
在市場里記者看到,差不多一半的商戶都鎖著門,而開著門的不是閑聊、打牌,就是玩電腦,更有的人干脆睡起覺來,過道里只有兩三個人走馬觀花地閑逛。“入駐1個多月了,每天差不多都是這樣冷清,有的商戶靠著老客戶可能還賣點東西,大部分人基本沒什么生意?!辈簧俳洜I者表示,對于這個新市場的未來心里實在沒底,雖然市場管理方在租金上給出了很大的優(yōu)惠,但一直這樣下去的話,最后也只能是關門。
何止一家
較大的規(guī)模、多年的經營,這樣一個市場在古玩藝術品收藏持續(xù)火熱的當今卻陷入了窘境,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但是,遍觀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與分鐘寺古玩市場類似者又何止一家。
在武漢,隨著收藏熱的興起,一個個收藏市場拔地而起,鐵機古玩藝術品市場、九萬方藝術品市場,武博壹城藝術品市場、泰寧古玩城……很快,武漢市的收藏市場從過去僅有的兩家發(fā)展壯大到了十幾家。然而,在一陣喧囂熱鬧之后,不少市場的經營便陷入了困境,或經營不善冷冷清清,或因為沒有人氣而只能閑置,或悄然退出另作他用。如今,武漢只剩下崇仁路的武漢收藏品市場、香港路的文物監(jiān)管品市場和武昌的徐東古玩城這三家較具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市場。
而在河南商丘這個并不算大的城市,曾經有凱旋商城、通訊商城、文化大觀園三個規(guī)模較大的收藏市場,不過幾年下來,各自為政、經營單一的狀況始終得不到改觀,對收藏者來說已經談不上吸引力了。如今,文化大觀園早已變成了圖書市場,位于通訊商城的古玩城,寥寥幾家經營古玩的店鋪已被鋪天蓋地的通訊產品門店所淹沒。而位于凱旋商城的古玩店和古玩收藏一條街情況也不容樂觀,“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據這里的老商戶謝先生介紹,管理松散、經營不規(guī)范、缺少宣傳和交流活動,讓這個市場顯得死氣沉沉,有 些商戶已經準備轉投他處了。
不僅如此,從近來各地媒體的報道中不難發(fā)現,福建、廣東、西安、四川……全國許多地區(qū),收藏市場冷冷清清、瀕臨歇業(yè)的消息時有出現。不禁有人納悶,火熱的古玩藝術品收藏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將這些市場推向了尷尬的境地?
過猶不及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收藏品市場大約有上千家,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趁著古玩藝術品收藏的火熱勢頭在近幾年建成的。如今,在一些中小城市里,七八家收藏市場同時存在已不鮮見,民間收藏的發(fā)展之快由此可見一斑,但在收藏市場高速發(fā)展之下,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
以南京為例,南京的古玩市場最初只有夫子廟,非常紅火,慢慢地,古玩市場越開越多,一時間內便出現了五六家規(guī)模相等的古玩市場?!肮磐嫠囆g品的資源是有限的,在這幾年迅速增長的收藏需求下,貨源問題越來越突出?!苯洺9涫詹仄肥袌龅哪暇┦詹卣咛K譚認為,雖然收藏市場的數量和規(guī)模確實有了很大發(fā)展,但也分散了客源和貨源,一下多了幾千個商戶,本就不多的資源難以填補市場,只能以次充好,幾乎每個市場都是魚龍混雜,整體質量反不如從前了。
“一些新開張的收藏市場,后臺老板可以說五花八門,有做房地產的,有的是對舊市場進行了改造,還有的只是跟風入場。”在業(yè)內人士周先生看來,收藏市場的過于集中、過快發(fā)展,必然降低了準入門檻,一些市場的專業(yè)化程度并不高,只是對其他市場經營模式進行簡單套用,卻沒有規(guī)范的管理措施?!盀榱擞?,誰都不愿讓店面閑置,于是為了實現高出租率,只要交納租金就能入駐,經營品類良莠不齊,到頭來高不成低不就,實質內容往往偏離了收藏。”
“收藏市場的建立,對于推動一方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大有裨益,但定位不清的過度開發(fā)必然造成資源的浪費,過猶不及?!蔽錆h收藏品市場總經理閻春亞認為,收藏品市場不是一個無限的市場,不可能像開連鎖超市那樣百花齊放,在已經基本處于飽和的狀態(tài)下,收藏市場需要的不再是數量,而是質量。
立足之本
有人認為,收藏品市場向來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從繁榮到規(guī)范再到繁榮,必然要經歷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而就在一些收藏市場舉步維艱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全國各地也有很多收藏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積極尋找立足之本。
上海市收藏家協(xié)會會長吳少華,一直以來都十分關注上海收藏市場的發(fā)展。據他介紹,上海目前有幾家收藏品市場可以說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市場以經營范圍之廣著稱,除了古玩、字畫和郵幣卡外,紅木家具、西洋古董、當代藝術品等都有各自的經營區(qū)域,幾乎包括了古今中外所有收藏品大類;有的市場通過精品展覽、專場拍賣、專家講座、交流大會等各種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動,聚集了不少人氣,也擴大了影響;有的市場則在硬件設施、服務管理上下足了功夫,獲得了不少高端商戶和收藏者的青睞。
吳少華還認為,上海的收藏品市場能夠保持穩(wěn)定發(fā)展還得益于對市場變化的適應能力,在保持傳統(tǒng)的基礎上,各種新興的收藏門類在這里都能及時得到體現,滿足了不同收藏者的需求,也就獲得了廣泛而穩(wěn)定的藏家群體。
“能夠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對于收藏市場的長遠發(fā)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閻春亞看來,武漢在這一點上比較突出,比如徐東古玩城以古典家具的經營為特色,香港路的文物監(jiān)管品市場以瓷器等古玩著稱,而武漢收藏品市場則以書畫和近現代藏品立足,不僅經營書畫的商戶云集于此,裝裱業(yè)在這里更是相當火熱。“只要是差異化經營,避免雷同之下的不正當競爭,每個收藏市場都能立住腳?!?
此外,或者依托于周邊的博物館、文化古跡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或者與收藏協(xié)會、拍賣機構聯手搭建平臺,或者設立俱樂部、私人工作室等個性化專區(qū)……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收藏市場,各具特色的經營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全國各地新設立的收藏市場看,不少都打出了“規(guī)模最大”、“國際化”等誘人的字眼。有人認為,收藏市場的更新換代、資源整合將是未來的趨勢,但也有人指出,要想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光有超級規(guī)模、先進設施是不夠的,只有配上規(guī)范的管理、誠信的經營、開拓的視野,才能走出一條新路。 (記者 王雪冬)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